close

  天津師範大學紀委副書記、監察室主任 邢軍
  加強以村民自治為主要內容的農村基層民主建設,是在農村經濟發展迅猛且日趨多元化的新形勢下,億萬農民群眾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確保農民群眾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重要方式,是落實黨的十八大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總體要求、重要部署的具體體現。
  在這方面浙江省武義縣後陳村作出了有益探索,在以下四個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
  一是為在農村中開展反腐倡廉建設提供了機制保障。後陳村圍繞村務監督委員會這一間接的民主形式進行的制度設計和創新,建立了保證村民當家作主的監督程序,充分發揮了農民群眾在反腐倡廉建設中的主體作用,有效地預防了農村基層公共權力濫用。他們的實踐再次表明,用發展民主的方法防治腐敗,是我們黨加強反腐倡廉建設的一條重要經驗。
  二是實現了從“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轉變。“後陳經驗”構建了一套較為完整的規範村級組織和個人行為的制度體系,村幹部的施政行為和工作方法實現了全體村民的監督下的“陽光運作”;村級公共事務能夠按照大多數村民的意志,採取預訂的程序和方式實行;村民無序的紛爭轉化為心平氣和的民主協商。實現了村級公共權力從“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轉變,體現了人民當家作主與依法治村的有機統一。
  三是形成了村級公共權力的制衡機制。後陳村逐步形成了以農村黨組織為領導核心,村民代表會議為權力中樞,村民委員會為執行機構,村務監督委員會獨立行使村務監督權的村民自治機制。通過規範民主選舉,完善了選賢任能機制;通過規範民主決策,實現了決策權、執行權的分離;通過規範民主監督,將監督權獨立出來,強化了對村幹部施政行為的約束機制。基本形成了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的村級公共權力制衡機制。
  四是推動了農村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文化的發展。由於村民自治活動有章可循,既防止了因狹隘的個人、小團體主義或宗派利益可能造成的無序民主,又解決了部分村民因對參與村裡公共事務的目的、程序、途徑的不明確而產生的政治冷漠等現象。大多數村民對基層民主政治的政策熟悉,對自身應該維護的權益心裡清楚,表達自身意願,維護自身的權益,開展有效監督的渠道暢通,參與的結果往往能夠體現大多數村民的利益,從而產生了較為強烈的主人翁意識和歸屬感。參與者逐步形成了對參與村務管理的廣泛認同和行動上的一致,村民傳統的生活方式、思維模式發生了明顯改觀,為後陳村這一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註入了活力和動力。
  農村基層民主是我國最廣泛的社會民主。浙江省武義縣後陳村在當地檢察機關的協助下,堅持把基層民主政治建設與農民群眾不斷提高的政治參與的積極性相適應,有效地促進了農村和諧社會建設,為中國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營造了良好的政治基礎。
  “後陳經驗”取得的成績令人關註,未來更是值得期待。  (原標題:後陳經驗:“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nkzhqlehe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